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他是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碳酸鹽巖沉積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享譽中外的沉積地質學家和古地理學家,被譽為地學領域“巖相古地理學研究之大師”;

他一事一生、退而不休,73歲創辦《古地理學報》,86歲創辦《古地理學報(英文版)》,87歲發起籌建國際古地理學會,堅持近10年后終償所愿,成立我國地質學領域惟一國際性學術組織,將中國古地理學推向世界。

他成果卓著、桃李天下,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科研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沉積學終身成就獎、中國石油大學“創校功勛獎”、2022年“北京榜樣”年度提名獎……

他就是為教育事業和地質事業奮斗一生的馮增昭教授。

2023年1月5日,工作到生命最后時刻的馮先生,駕鶴西行。70年櫛風沐雨,馮先生從一名矢志不渝找礦救國的熱血青年到享譽國際的巖相古地理學專家,傾其一生做到了信仰堅定、潛心育人、心系學科、矢志奮斗。


今天,我們謹以此文深切緬懷馮增昭先生——

視頻來源:央視《吾家吾國》欄目


“鐵腿”丈量大地 熱血“號脈”山川

地學是油氣田預測定位之首要依據,對國家能源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馮增昭與地學的緣分發軔于他年少時“找礦救國”的情懷與抱負。

1926年出生的馮增昭在讀中學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生逢亂世,國難當頭,他立志要“找礦救國”。1947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從此毅然投身地質事業。26歲留校任教后,又歷任北京石油學院、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大學(北京)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助教、講師、副教授及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新中國的地學事業發展整整奉獻了70年。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青年時期的馮增昭(左2)在野外地質考察中

“我是百分之百的地學崇拜者和獻身者!”

作為一名地質學者,他堅持用腳印丈量中國大地山川。20世紀50年代初,馮增昭曾身負重任前往山西采集標本。他一頭扎進大山,在石頭的“海洋”里披沙揀金。短短兩個月,他采集巖石標本近兩噸,而今保存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礦物實驗室里的諸多珍貴化石,都是馮增昭一包包背回來的。任教后,他帶著學生在冀東、魯南開展綜合地質考察,睡馬棚,住大通鋪,啃涼饅頭,喝生冷水。馮增昭年過花甲后,依然不顧腰傷,帶著學生跋涉山間,許多小伙子都追不上他,美國邁阿密大學的地質專家也為之瞠目。他因此得了個“馮鐵腿”的綽號。

馮增昭的恩師楊遵儀院士曾感慨:“馮增昭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了中國大地?!?983年在內蒙古野外勘察時,馮增昭曾寫道:“花甲欠三愧老言,十四省市步履遍。再賜十年風華茂,第三里程譜新篇?!?/p>

幾十年間,山東省的萊蕪、泗水、蒙陰、棗莊、長清,河北省的峰峰、唐山、易縣,安徽省的宿縣和淮南,河南省的登封、澠池、魯山和博愛,北京的西山,貴州、四川、寧夏、甘肅、陜西……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到處都留下了馮增昭跋涉的身影。他先后編制出了華北、鄂爾多斯、新疆、揚子、滇黔桂等地區的定量巖相古地理圖,促進了我國古地理學向定量階段的發展,指導和預測了一批大型油氣田的發現。

通過扎實的野外考察,馮增昭為中國的古地理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大量優秀成果,也取得了中國沉積學界“多個第一”:

他是第一個將國外碳酸鹽巖巖石學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引入中國的人,翻譯的《石灰巖類型的劃分》揭開了中國碳酸鹽巖研究的新篇章,寫出了第一部全國范圍的定量巖相古地理學專著《中國寒武紀和奧陶紀巖相古地理》,提出的巖相古地理學新方法“單因素分析多因素綜合做圖法”成為定量巖相古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開創了定量古地理研究的先河。

老驥伏櫪志猶在 開疆拓土“不老松”

“前沿陣地,不可丟失,有志來兮,大旗高舉?!边@是馮增昭在80歲大壽之時寫下的述懷詩句,短短16字,凝聚了他半生的學術追求。

因為心懷熱愛、胸有理想,馮增昭退休不退志,離崗不離學,執著于提升中國古地理學的研究水平,把這一學科的學術影響力推向世界。

“一門學科,一所大學,沒有屬于自己的學術陣地是不行的。我希望以自己的余熱,為古地理學開墾出這樣一塊陣地?!?999年2月,古稀之年的馮增昭奔走策劃的學術期刊《古地理學報》正式問世。

當時,我國地學發展處于低潮,刊號緊張,暫以書號相代,只有1名編輯,一間房,5萬元資金。在這樣的條件下,馮增昭就任主編,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矢志要將《古地理學報》辦成“最有學術味兒”的學界一流期刊。

為了保證順利出刊,他到處奔走,拜托有能力的學生和朋友“捧錢場”,聯系同事和教授寫稿件“捧文場”,邀請11位院士加入編委“捧人場”。對每篇投稿的文章,作為主編的馮增昭都親自審閱、把關,逐字逐句,包括標點符號都要細細修改?!盁o論修改后錄用的,還是退稿的,他都要寫出意見和建議。他常說,要讓不會寫文章的作者通過向《古地理學報》投稿而學會寫文章。他對作者認真負責的態度也培養了潛在的投稿者?!瘪T增昭的學生、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金振奎說。

在馮增昭的不懈努力下,期刊幾乎以“急行軍”的速度連登學術高峰:2002年,《古地理學報》創刊第4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創刊第9年,《古地理學報》由季刊改為雙月刊;2008年,創刊第10年,《古地理學報》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名錄,兩次榮獲中國高校優秀學術期刊獎,已成為地學領域的權威期刊,也是中國石油大學作為國家重點高等學府的重要標志性成果之一。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2019年馮增昭在第四屆國際古地理學會議

暨國際古地理學會籌備大會上用英文作報告

2012年7月,在馮增昭教授86歲這一年,《古地理學報》英文版第1期出版,中國古地理學就此有了走向國際的新陣地。該期刊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并于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項目。作為主要發起單位和主辦單位,《古地理學報》(英文版)組織召開了第一至第五屆“國際古地理學會議”,有力推動了古地理學的創新發展。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2011年9月3日,馮增昭等人為《古地理學報》

的一篇文章開展野外審稿

在馮增昭為古地理學領域“開疆拓土”的艱辛努力中,“坐在13億年前的‘海灘’上現場審稿”的故事總是令人津津樂道、肅然起敬。

2011年12月,《古地理學報》第六期,在古地震研究方向,刊登了一篇蘇德辰和孫愛萍合寫的《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霧迷山組軟沉積物變形與古地震發生頻率》的文章。而上述照片即為當年9月3日,已85歲高齡的馮增昭和眾人約作者到北京西山考察進行野外審稿時拍攝。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審稿會。當時的腳下是坡度很大的斜坡,馮增昭和喬秀夫兩位老先生坐在地上,后面的三位年輕人一方面聽講,另一方面起到保護作用,怕兩位老科學家滑下去?!睍r隔多年,再次回憶起這次審稿,《古地理學報》編輯鄭秀娟依然印象深刻,“地質學是與實踐密切相關的科學。在辦公室里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沒用,肯定是要到現場去,看看石頭是怎么形成的,從顏色到巖性,再到構造和各種痕跡,綜合考慮這些是怎么形成的。馮先生對于看現場非常重視?!?/p>

馮增昭曾在這一期的刊首語中回憶了此次突然“現場審稿”的來龍去脈:他在閱讀即將刊出的這些古地震來稿時,蘇德辰和孫愛萍的文章,尤其是該文的精美照片、細致說理以及這些變形構造與霧迷山組沉積時期古地震的有機聯系,深深地打動了他。與此同時,馮增昭也發現了文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巖石的確切定名問題等,于是立即打電話與該文作者蘇德辰研究員交換意見,隨后兩人進行了面談,并當場確定了要去永定河谷看看該剖面的古地震引起的種種變形構造。

“在現場,馮老師就跟作者聊,你寫的是什么?到底是如何形成現在的剖面的?地震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馮老師和喬老師還跟我們講了整個西山的構造。都挺有意思的?!编嵭憔昊貞?,那一天馮增昭和大家一起在山上整整跑了一天,沒有喊過一次累;中午在山里的農家小院吃飯時,同行的研究員還抓緊時間向馮增昭請教上午拍到的各種現場,和他討論成因機理。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看著馮增昭和喬秀夫兩位地質學前輩坐在13億年前的“海灘”上,討論文章中的點點滴滴,鄭秀娟十分感慨,“時代變遷,給人類留下了很多謎一樣的地質現象,需要地質學家們不辭辛苦到野外去勘查,辦公室里培養不出地質學家。中國的地質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質學家艱苦卓絕地努力與奮斗?!?/p>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只要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p>

為推動中國古地理學走向世界,2013年,87歲高齡的馮增昭發起籌建國際古地理學會。在持續了近十年的籌建期間,他堅持擔任兩份刊物的主編,即使在周末、節假日,馮增昭清癯的身影依舊時常出現在簡樸的辦公室內,日復一日地為夢想而耕耘。家人擔心他的身體,勸他:年事已高還要堅持上班,何苦來?為了地質這樣拼命工作,何苦來?他說:“何苦來?為了祖國,為了地質事業,我要干下去?!?/p>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在2022年7月16日國際古地理學會成立儀式上,96歲的馮增昭用中英文發表了飽含深情的致辭。他精神矍鑠,不失幽默地說:“雖然我還有很多想法,但也知道自己快97歲,是真的老了,因此不再擔任理事會的職務。但還希望能夠作為一名會員,為國際古地理學會的發展盡力?!?nbsp;


嚴管厚愛育桃李 垂范激勵后來人

教書育人,是馮增昭畢生的事業。他桃李滿天下,其學生中涌現出了眾多院士、多位著名學者和教學名師。2006年,在《馮增昭文集》自序中,他用一首短詩描述了自己看到學生成才的心情,“弟子成才,勝于著譯,競為國用,堪慰吾心?!?/p>

而提起馮先生,他的學生們感觸最深的都是:嚴格。

“他常說‘要求其高,得乎其中;要求其中,得乎其下’,所以對學生一向很嚴格?!苯鹫窨榻B,馮增昭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分成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個單元,上午8:00-11:30、下午2:00-5:30、晚上7:30-10:00,他要求學生也這樣做,“每到晚上,整個實驗小樓就先生和我們的辦公室燈火輝煌。周一到周末,每天都是這樣。要出去的話,就要請假,馮老師也會批?!?/p>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2022年12月2日,馮增昭教授仍在伏案工作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學院吳勝和教授在回憶恩師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馮老師教導我,做地質研究一定不要怕艱苦,要想方設法獲取扎實可靠的第一性資料和數據。他帶著我翻山越嶺,并耐心地指導我丈量剖面。那時,先生已年近六旬,但身體硬朗,爬山比我們年輕人還快,不愧是‘馮鐵腿’。馮老師要求很嚴格,對我的學位論文從內容到格式修改了多遍,甚至錯別字和標點符號?!?nbsp;

同是馮增昭學生的中石大地學院朱筱敏教授表示,馮老師主編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沉積巖石學》教材是最為系統地反映學科進展的優秀教材,惠及了石油高校和地質院校地質學和地質工程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奠定了學校沉積學領域的領先地位,“馮老師是最有毅力、最有事業心、富有卓著成果、德高望重、令人敬佩的沉積古地理學大師”。

馮增昭的嚴格也體現在對待學術研究的嚴謹上。

“我剛來的時候負責編輯馮先生的文集,就是《馮增昭文集》。這本書是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對接的編輯是柳青。馮先生把柳青訓哭過兩回,我也被訓過?!编嵭憔暾f,“馮老師訓人不留情面,但他年齡比我們大很多,就像長輩在訓孩子。他常說‘我對你好,我才嚴格要求你。我要是對你不好,我離你遠遠的,才不理你呢’。事實上,他就是對工作太認真負責了,對我們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他對自己身邊的人其實非常關心?!?/p>

“八小時出不了編輯家”,馮增昭會督促同事們業余時間也別忘學習,要多寫文章、多進步;有同事生孩子,他會說,自己不方便去看,叮囑編輯部組織人去探望;恩師楊遵儀百歲壽辰時,由于不便走動,他拜托其他人前去探望;故人去世,但凡能走,馮增昭都會親自去送最后一程……

2016年,馮增昭90歲生日時,吳勝和、鮑志東、金振奎、朱筱敏等幾名學生一起湊了錢,交給鄭秀娟,想要請馮增昭夫婦吃一頓飯。沒承想,飯吃完了,錢卻是老先生自己付的,“馮老師跟我說,不能花學生的錢。他全額付給我費用,讓我把學生們的錢原封不動還了回去?!编嵭憔晔指锌?。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是我的總結,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熱愛古地理學研究,僅此而已?!边@,就是馮先生對自己一生的注解,謙遜淡泊,執著堅定。

深切緬懷!我國著名石油地質專家馮增昭先生!

圖片來源:央視《吾家吾國》欄目


從“找礦救國”

到“把中國古地理學推向世界”

一事一生

有夢有情

馮增昭教授千古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發布者:cubeoil,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gangbaowang.cn/archives/79169

(0)
上一篇 2023年1月8日 上午3:51
下一篇 2023年1月10日 上午2: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国产三级不卡无码视频,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国产午夜福利无码精品大秀在线,无码最好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