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編者按

1993年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中標秘魯塔拉拉油田7區開發作業權,從此中國石油邁出走出國門、進軍海外的步伐;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

2024年,時值中國石油走出國門逾30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周年,“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10周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剛剛閉幕,本刊專程采訪了石油地質與油氣勘探專家、長期從事油氣地質理論研究與勘探實踐、現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執行董事和院長、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的竇立榮教授,請他講述了在非洲地區勘探開發大油田20余載的經歷和感悟,為讀者展開一幅鮮為人知的披荊斬棘、甚至血淚交加的油氣勘探事業開拓圖景,讓更多人認識到為了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有那么一群不辭勞苦、無畏前行的專家學者,在為此作著不朽的貢獻。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竇立榮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郊區野外地質考察


30多年來,竇立榮深耕油氣勘探業務,從國內走到海外,胸懷為國探油的滿腔赤誠,用忠誠、擔當、創新和拼搏譜寫出一曲曲科技創新的英雄贊歌,用青春、智慧、熱血和奉獻鑄就了一座座油氣發現的不朽豐碑。為了油氣勘探,他砥礪深耕地質研究,踏遍萬水千山,在高溫炎熱的非洲撒哈拉沙漠腹地,經歷生死考驗,在艱辛探索中迎來勘探大突破;他帶領團隊,在蚊蟲肆虐、瘧疾橫行的荒原中一次次唱響了向“勘探禁區”進軍的嘹亮口號,在一片片生命禁區、荒灘戈壁,建成一座座現代油田、生命綠洲。


在肩扛“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使命中,竇立榮也收獲了豐碩的個人成果:曾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獲“第十屆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2004年)、第三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2006年)、2012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19年度“孫越崎能源大獎”、2022年度“杰出工程師獎”;獲授權發明專利15件;發表第一作者論文百余篇;出版著作8部。2006年榮獲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被乍得共和國總統授予“大軍官勛章”,2012年被授予中國石油特等勞動模范、中國石油“鐵人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獲AAPG頒發的朱勒斯布勒斯坦獎,2022年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首批會士,2023年當選為中國石油學會首批會士。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竇立榮建立的疊合裂谷盆地跨時代油氣成藏模式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竇立榮帶領團隊建立的結晶基巖儲層預測技術

上篇

新時代能源勘探楷模


結緣石油

勤奮好學練就扎實功底


竇立榮與石油結緣于1983年。18歲的他為了減輕父母經濟壓力,選擇了國家號召的艱苦補貼行業院?!瓭h石油學院。從此,他便與石油事業結下一生的情緣。大學一年級學生有野外實習課,老師經常帶領學生到郊外大山里看巖石剖面,看地層構造,這些地質現象讓這個農村走出來的青年逐漸增長了見識。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質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對看不見、摸不著、深埋于地下數千米的油氣寶藏充滿了敬畏,開始探尋破解地宮的神奇密碼。


從小在江蘇揚州農村長大的竇立榮,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身處江漢石油學院所在的荊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他竟沒有逛過一個景點,而是把所有時間留給了學習?!胺菍W無以成才,非志無以成學”,正是這種如饑似渴地求知,為他以后成長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也幫他拿到了打開石油科技殿堂大門的鑰匙。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是中國石油工業上游領域最具權威的綜合性研究機構。1987年,竇立榮在300多名報考此院研究生部的學生中,力拔頭籌,師從后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胡見義教授。胡見義院士從事了幾十年石油地質勘探研究,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也是指引竇立榮走上油氣藏地質學研究方向的恩師。在名師指導下,竇立榮投入到對中國東部松遼盆地天然氣成藏的研究和學習中,并展現出非凡的科研天賦和超強的動手能力,開啟了他對國內外裂谷盆地油氣地質理論研究和勘探實踐的人生旅程。


研究生畢業后,竇立榮留在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地質研究所,專注于中國東部中生代裂谷盆地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在專家薈萃、人才濟濟的地質所,他再次得到了鍛煉和成長。很快,他擔任了課題負責人,對東北、華北地區6個盆地含油氣系統作了科學細致的研究和梳理,建立了裂谷型含油氣系統成藏模式。這一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國石油科技進步二等獎,更加堅定了他對裂谷盆地石油地質綜合研究的信心。


鑒于參加工作以來的優異表現,1997年,竇立榮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選派,到英國愛丁堡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系做了一年高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英國北海的區域地質研究。北海是世界著名產油區,這里典型的含油構造特征為他研究裂谷盆地提供了經典實例。竇立榮非常珍惜這次深造機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學習和研究中?!叭松谇?,不索何獲”,訪學期間,他孜孜不倦、潛心科研。他一邊像海綿一樣汲取著前人的研究成果,一邊把在國內多年的研究積累拿來與北海區域的研究對象做比照,以使自己的工作思路更清晰、研究方法更系統、技術路線更綜合、科研成果更前瞻。他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沉降分析技術,為裂谷盆地內斷層連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打破了過去“一個斷陷是一個獨立含油氣系統”的認識,對斷陷盆地陡坡帶尋找巖性油氣藏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那一年,竇立榮年僅33歲。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和國外階段8年的學習和石油地質研究所6年的科研實踐,竇立榮不僅學習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了嫻熟的石油地質綜合研究方法,拓寬了國際視野和外語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一時期,他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風格和理論認識,隨時準備在國內外油氣勘探的舞臺上大展身手。1995年,他被破格提升為高級工程師。


時代召喚

投身建設海外首個年產千萬噸大油田


1998年,訪學歸來的竇立榮面對著繼續從事國內研究還是走向海外接受新挑戰的抉擇。他意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石油的需求也逐漸加大。1993年,我國從原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原油凈進口國,油氣安全逐漸躍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問題。在這一背景下,黨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部署,中國石油走出國門,踏上了國際合作的宏偉征程??焖侔l展的中國需要參與全球油氣資源的生產和利用,海外找油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根本舉措,于是他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剛剛開啟的中國跨國油氣勘探開發大潮之中,緊隨童曉光、蘇永地等一批國內知名地質專家,奔赴蘇丹這片廣袤無垠的待開發處女地,全身心撲進蘇丹油氣地質和勘探技術支持工作中。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16年,竇立榮在蘇丹油田現場


帕洛杰油田是中國石油首次在蘇丹邁盧特盆地(后來劃入南蘇丹)北部勘探發現的世界級大油田。邁盧特盆地由多個斷陷組成,受不同時期邊界大斷層控制,三期裂谷垂向疊置方式差異巨大。西方大石油公司以“凹間隆”為主要目標,勘探30余年無商業發現后黯然退出。當時的傳統石油地質理論認為,主動裂谷盆地往往只發育一期裂谷,油氣資源豐富,而中部非洲裂谷盆地群發育三期裂谷,被認為皆是被動成因,難以形成大油田。


面對前人沒有啃動的“硬骨頭”,竇立榮和他的團隊卻提出了出人意料的觀點,認為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必須打破陳規,跳出前人的勘探思路,另辟蹊徑尋找答案。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奮戰在找油前線,冒著四五十攝氏度的高溫,深入到沙漠腹地勘察、取樣,在荒無人煙的大漠里風餐露宿,與現場技術人員一起切磋交流,確定井位……


在反復的勘探研究中,他和團隊利用“主動+被動”裂谷疊合地質理論,逐步明確了蘇丹裂谷盆地晚期成藏的特點,并發現其“強-弱-強”三期裂谷發育的重大差異性特征,第二期湖盆發育強度弱,以砂巖沉積為主,夾薄層泥巖,缺乏區域蓋層。據此揭示跨時代油氣運聚成藏機理,即油氣可以通過晚期斷層穿越近1億年地質時代的巨厚地層,垂向運移至淺層聚集成藏,晚期和早期斷陷的疊置程度是油氣富集的主控因素。該機理突破了傳統理念,將勘探重點轉向凹陷內部淺部地層,隨即研究團隊確定北部凹陷垂向疊置程度最高,為勘探最有利區。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竇立榮在乍得項目公司和員工一起研究勘探方案


針對北部凹陷勘探目標評價難題,研究團隊繼續攻堅克難,深入分析了斷層生長發育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揭示了走滑—伸展背景下同向斜列的生長斷層與儲層和蓋層之間的耦合關系,由此形成構造調節帶控藏新認識,明確北部凹陷東部斜坡區為油氣富集帶。


竇立榮和同事們的科研成果使蘇丹項目的勘探成本大大降低,為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勘探開發實現低成本、快節奏、高效率運作注入了“催化劑”。正是他們在油氣聚集模式上的突破和創新,使之前的不可能成為可能,地宮的大門終于打開,橫空出世地質儲量達4.8億噸的帕洛杰油田。這是中國石油公司在境外發現的最大油田,也是迄今為止非洲內陸發現的最大油田。同時,他們的研究成果為在非洲建成海外自主勘探的最大原油基地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蘇丹項目建成2600萬噸/年高峰產量奠定了可靠的儲量基礎,更為我國開發利用全球油氣資源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


建功乍得

開辟非洲陸上找油新領域


2006年,竇立榮肩負祖國的重托,帶領團隊進軍位于非洲中部的乍得,這是一個傳統農牧業國家,自然環境惡劣,經濟落后,系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西方大石油公司曾在這里勘探30多年無果,國際石油界一致認為涉足乍得必勞而無功,這里不可能發現常規石油,若發現也只可能是稠油。2004年,竇立榮開始負責乍得H區塊的評價工作,基于他對裂谷盆地的長期積累和獨到的見解,有信心在前人認為沒有油的盆地找到石油。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石油通過多次收并購,于2007年1月成為乍得H區塊的獨資作業者,開啟了艱難找油的新征程。


萬事開頭難,當他執掌H區塊勘探工作后,發現勘探難度遠超自己的想象,也理解了前人只發現稠油后就撤出的原因。他經常和大家開玩笑說:“油稠人更愁”,他形象地比喻:“乍得盆地就像是‘一個盤子摔碎在地上,踢一腳,然后還跺了跺’?!痹谠S多人眼中,竇立榮在挑戰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他堅信:“石油在地質家的腦海里。唯有另辟蹊徑,突破前人的認識,才會有突破性的發現!”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10年4月,竇立榮在乍得油田建設一期工程開工現場


于是,他帶領團隊獨辟蹊徑,大膽創新,在3年內對前人30年來所有分析化驗資料、兩萬千米的二維地震資料和十幾口井的相關資料深入研究。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后,竇立榮終于找到前人勘探失利的原因,創新思維,確定邦戈爾盆地作為最先突破口,研發了新的勘探方法及技術。他和團隊通過磷灰石裂變徑跡和熱史分析,重建盆地強反轉演化史,發現生油巖之上的地層被剝蝕1~2千米,大面積分布的生油巖在盆地抬升前已達生油高峰,生成的油氣向下運移聚集,只要有好的儲層就可形成大油田。據此,他們構建了源下復合體油氣成藏模式,明確了生油巖是強反轉盆地“成烴控蓋”的基礎,而下伏砂巖和基巖復合體的儲集性能是大油田“成藏控產”的關鍵,將長期不被看好的基巖作為直接勘探對象,提出結晶基巖在長期暴露和冰蓋覆蓋期間,早期基巖風化并形成冰磧巖,晚期與區域走滑作用耦合,最終形成“風化殼和裂縫段”的雙層雙孔隙介質儲集層,長英質巖石是有利的儲集巖。通過不懈努力,竇立榮和團隊提出了“強反轉裂谷盆地的成藏理論”,創立強反轉裂谷盆地“源下優勢聚集”的成藏模式。明確勘探方向由源上轉至源下,改變了前人幾十年的勘探理念。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竇立榮和團隊在乍得這一中國石油海外面積最大的高風險勘探區塊,首次發現億噸級高產稀油大油田,這也是20年來西非陸上發現的最大油田,累計發現8億噸石油地質儲量,為在乍得建成600萬噸/年原油生產區提供了可靠的資源基礎。該成果不僅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也被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評價為“非洲陸上新層系勘探的里程碑”。乍得政府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石油(公司)使乍得邦戈爾盆地無法勘探的歷史成為過去?!庇吞锏陌l現和開發,助推乍得建成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石油工業,使乍得從成品油進口國變為出口國,實現了幾代乍得人追求能源獨立的夢想,乍得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中乍外交關系得以鞏固。為此,乍得總統授予竇立榮教授“大軍官勛章”,這是首次給外國專家頒發的最高榮譽。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榮獲“大軍官”勛章

放眼全球

實施風險勘探攻關工程


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依然高企,預計到2050年油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仍大于50%,大力增加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國家戰略。2021年以來,竇立榮在多年國內外油氣勘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理論和勘探經驗的基礎上,以全球眼光和國際視野,立足國內和海外兩大陣地,大力推進中國石油的風險勘探攻關工程,不斷夯實中國石油油氣產量三個“一億噸”發展目標的資源基礎。


在國內,從目前的勘探形勢來看,向深層、向生烴灶、向外圍進軍是風險勘探的必然走向,也是未來的主要方向,但是這個目標必須突破已知資料少、認識程度低、現有勘探技術不適應等諸多難題,竇立榮帶領團隊從零星的資料碎片入手,從全局尺度整體搭建構造、儲層及成藏模式,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排查瓶頸難題,強化油氣勘探力度,積極踐行國家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國內重點含油氣盆地風險勘探工程,加強超深層目標評價,和油田科研團隊一起,提出兩口萬米超深井井位,得到中國石油超深科探井領導小組的批準,目前正在實施鉆探中。


面向海外,站在更長遠層面、獲取更優質的勘探區塊、夯實海外油氣勘探開發的資源基礎,成為竇立榮關注的重點。他主持全球油氣資源評價與超前選區工作,基于全成藏組合作為評價單元,他和團隊系統編制了全球主要地質時期原型盆地、巖相古地理、成藏組合古今位置GIS工業化圖件,從時空兩個維度揭示了全球油氣富集規律;集成創新了常規-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技術,自主完成了全球425個盆地的資源潛力評價,獲得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數據,明確了全球不同類型油氣資源分布特征及潛力;將全球油氣地質、資源潛力與合作環境相結合,動態建立了100個有利風險勘探目標池,為成功中標巴西海上阿拉姆區塊和蘇里南海上14、15等區塊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在乍得油田現場,竇立榮和當地員工一起研究勘探部署


中標阿拉姆區塊后,竇立榮面對原型盆地恢復和二氧化碳預測這兩個亟待攻克的難題,組建強有力的研究團隊,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深入挖潛地質信息,高效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成果,重新厘定了桑托斯盆地裂谷期“兩隆三坳、東西分帶、南北分段”的構造新格局,首次明確巴西阿拉姆區塊處于阿-烏古隆起而非中央坳陷帶;在二氧化碳方面,提出了“油氣流體早期充注、幔源二氧化碳沿深大斷裂晚期充注改造”的成藏新模式。突破了前人的傳統認識,在此基礎上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就井位部署開展6輪次研討,達成一致意見,2022年11月,阿拉姆深水勘探區塊的首口探井——古拉紹1井試油獲得高產。2023年初,竇立榮帶領團隊提出,在阿拉姆中區東南臺緣相帶甩開10千米部署古拉紹2井,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技術專家被中方縝密的井位論證和勘探開發一體化的超前布局所折服,成功替代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原定井位,6月鉆遇巨厚油層,測試再次獲得高產油流,預測該井投產后年產超100萬噸,進一步證實了該油田為世界級整裝油田,成為近十年全球十大油氣發現之一,被評選為2023年度中國石油十大科技進展。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19年,竇立榮參加國內油氣學術會議并發言


下篇

那些鮮為人知的艱辛


“我們這一代是在中國有油但缺油的情況下,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大國壟斷了世界大油田開發的前提下,邁出了走出去的步伐,讓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勘探工作,有了中國人的身影。從我們在海外找到第一座大油田開始,中國的地質學家也成為了世界的地質學家。我們現在也可以鑒定、評價世界各地的石油資源,我們現在特別重視中國人在國際各個能源組織中的地位和作用,因為這是中國人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體現?!备]立榮如是說。


乍得的另一面


2006年12月31日,“拓荒”的竇立榮到達乍得。即使去之前已知道這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地方,但實際情況還是超乎了他的想象?!拔覀兊娘w機降落時,周圍的燈光稀微,與北京夜幕下從空中看去的繁華璀璨有天壤之別?!卑差D初期,他們租用了當地條件最好的旅館,“也會因為電力系統不穩定,空調時斷時續。面對著40~50攝氏度的氣溫,大家迎來了第一個挑戰?!?/span>


相較而言,最兇險的還是常見病——瘧疾,當地按蚊肆虐,成為瘧疾的最大幫兇??扇f沒想到的是,團隊到達后發現,當地對此疾病沒有任何預防措施,竟然連一個蚊帳都買不到。


更嚴峻的是飲用水問題。住了幾天旅館后,為了節約成本,竇立榮和他的團隊開始租住當地人的民宿。但由于乍得首都沒有基本的市政自來水系統,這些民宿都是在自己的房前自打井水飲用。然而,距離房子二三十米遠的地方,就是垃圾與化糞池合并的大坑,每天的生活垃圾、糞便、污水都往坑里倒。井水沒有經過過濾消毒,絕不敢入口,不但不能喝,連刷牙、漱口都會導致急性腸胃炎,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創業之初,竇立榮和他的團隊在每日艱辛的勘探工作之余,還要自己動手建設基地。自己建凈水系統,自己安裝發電設備,自己種中國人愛吃的蔬菜。每次有人回家探親,就要帶許多生活用品來維持基地的基本生活,甚至連菜刀都要自己帶過來……竇立榮帶領大家不斷充實著這個大家庭的所需,苦中作樂,默默堅持,“那時所有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找到石油,報效祖國?!?/span>


直到終于發現了大油田,投資能夠回收時,項目組才決定在當地建設自己的生活營地。后來,他們的營地能種20多種蔬菜,還養了羊和雞等家畜,海外探油的石油人終于吃上了可心的中餐。


然而,這些苦要是與戰爭的恐怖危險、顛沛流離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2008年1月31日,剛剛在北京休完假回到乍得的竇立榮,一下飛機就感覺到了不同尋常的危險氣息?!拔覀冊诋數爻鲂卸汲俗叩妆P的越野車,因為當地路況不好,轎車沒法開?!钡@天同事派來接他的卻是一輛面包車。他們告訴他,由于反政府軍的進攻,當地政府已經開始“征集”民間車輛,越野車開出來肯定會被“征集”走。竇立榮聞言一下就嚴肅起來。


因為當地局勢動蕩,之前項目已經做好突發戰爭的應急預案,但沒想到,這一切竟來得這么快。2月1日,發現當地員工都沒有到崗,而是在忙于搶購生活物資后,竇立榮迅速派人到當地政府打聽,得到了反政府武裝正在大舉進攻,內戰已經爆發的消息。竇立榮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始轉移并隱藏重要資料、安撫當地員工、準備撤離車輛和備用生活物資等,并向大使館和中國石油總部匯報撤離方案,帶領大家全力以赴做好撤離準備工作。中國石油總部請示了外交部后迅速批準全體人員撤出乍得?!拔覀儺敃r的駐地離喀麥隆邊境線就十幾公里,要撤只有這一個選擇。我們準備好國內、乍得、喀麥?。梢杂玫模┦謾C,以及衛星電話,在駐地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密切跟蹤觀察當地局勢,時刻準備啟動撤離計劃?!?/span>


2日凌晨,他們突然發現當地的通訊信號全部消失,反政府武裝距離首都不足50千米。竇立榮明白這就是撤退的信號?!拔規淼娜?,一個都不能落下”,一大早他就組織集中所有人登上準備好的幾十輛越野車,還帶上了兩名無靠的臺灣同胞。從首都恩賈梅納到喀麥隆境內,僅有一座百米的橋梁可以進入,往常一分鐘就能通過的大橋,這時擠滿了撤退的難民,人山人海,寸步難行,足足蹭了一個多小時,車隊才安全過橋?!爱斘覀?00多人到達喀麥隆時,由于沒有簽證,他們給我們入關蓋的都是難民的章,這真是值得紀念的印章?!痹诳溌?,中國石油所有人被帶入一個軍營,不能外出,他們就用自己帶的唯一鐵桶燒水吃方便面,配著壓縮餅干充饑。太累了,就直接躺在地上睡一會兒。


與此同時,竇立榮還在通過衛星電話,指揮著距離乍得首都恩賈梅納300千米的油田作業現場的設備封存和人員有序撤離。此后,他們風餐露宿,又花費了3天時間,才轉移到喀麥隆東部馬魯阿機場。此時,中國石油總部安排的飛機及時到來,把188名中國員工接回祖國。而這一天,正是國內的除夕夜。當飛機盤旋在北京的上空已是萬家燈火,夜空被節日的煙花點綴得分外絢麗?!爱敃r我們心里十分感慨!我當時默默地對著大地說:祖國,我終于帶著所有的員工安全回國了,多么來之不易的團圓飯呀?!?/span>


在乍得內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惡劣情況下,中國石油全體員工,包括外籍員工全部安全撤離。國際服務商斯倫貝謝公司專門發來感謝信,感謝中國石油為他們的員工撤離提供的支持和幫助。這次跨大洲的成功撤離,全靠祖國的強大、中國石油的強力組織,也離不開身為項目負責人的竇立榮果斷的應急判斷和指揮,離不開整個團隊凝心聚力,步調一致的高效行動力。


春節剛過,休整不到一個月的竇立榮,在乍得國內局勢仍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返回了乍得。當記者問他害不害怕,他依舊是樸素有擔當的一句:“誰不上我都不能不上?!辈贿^看到滿目瘡痍的駐地后,他還是心痛難當。整個駐地,墻上到處是斑斑彈孔,所有房間被洗劫一空,連一張床和像樣的窗戶都沒有了,他們只得又暫在旅館安身。不想5月份,還沒把駐地收拾恢復完畢,反政府武裝又一次來襲,所幸規模不大,直到6月才完全恢復生產。


雖然有了戰爭經歷,可當有人問竇立榮,戰爭是不是在海外開拓遇到的最大苦難時,他卻說:“在非洲,孤獨和危險同樣折磨人?!碑敃r,在當地通訊極為不便,沒有順暢的網絡,沒有微信,只能定期打一次國際長途電話。長期見不到家人,難得聯系上愛人、兒子一次,說著“報喜不報憂”的心里話,是他覺得最柔軟溫暖的時光。


兒子從小學五年級到大學,他一直在海外,不曾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孩子考上大學那年,愛人終于帶著孩子來乍得探親。母子倆看見他居住的簡陋的集裝箱、聽著噪音巨大的窗式空調“伴奏”,既理解他又心疼他?!暗麄冎淮?天,就趕上我前往喀麥隆參加一個重要會議?!倍潭?天的相聚卻讓竇立榮滿心欣慰,家人面對面的殷殷關切、諄諄叮囑,比電話傳音更讓他充滿力量?;貞浧疬@次難得的非洲相聚,竇立榮露出溫暖的笑意。


經歷了勘探的艱難考驗、戰亂的恐怖兇險,讓竇立榮收獲了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經過前后十年的辛勤耕耘,終于把乍得項目做成中國石油海外項目中明星項目之一。


竇立榮坦言,海外找油對中國石油來講門檻更高,除了對技術要求更高,還有一個時限挑戰。一個區塊勘探期一般年限五年左右,在期限之內如果沒找到油,只能離開,而投資卻拿不回來。當前國際石油勘探的平均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幾,而中國石油在非洲的石油勘探成功率超過30%,遠超世界平均水平。


曾有行業外的朋友問他,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在國外找油,他言簡意賅地回答:“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其實他明白,海外項目不僅是經濟項目,它還是民生項目、國家項目。中國石油秉持一貫的“共建共商共享”理念,幫助乍得建立起完整獨立的石油工業體系,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竇立榮帶領過多個有當地人成員的團隊,為當地培養了不少石油勘探技術人才,促進當地人才隊伍的建設;中國石油還為當地捐贈資金打水井、建學校、改善醫療條件等等,幫助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中乍石油合作項目得到乍得領導人和當地人民的高度認可,助力、甚至支撐了中乍外交事業的穩固和加深,為兩國人民友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10年4月,竇立榮代表中國石油為乍得當地捐贈水井和學習用品


全家“石油人”


竇立榮家里三代都是“石油人”。他的岳父岳母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青海冷湖油田,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茫茫大漠中的鉆塔,是他們不斷鞭策和鼓勵著竇立榮不斷前行。他的愛人在師范大學地理專業畢業,是一名中學地理老師,于是他常常在家開玩笑說:“我被你領導,我研究的地下可是包含在地理當中的喲”。他的兒子同樣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專業是石油機械,畢業后又自學德語考入德國制造業高校深造,碩士畢業后回國也進入了石油行業。在家里,工作是幾乎所有家庭成員經常探討的話題。老丈人在世時,竇立榮最喜歡和他交流,“因為他老人家是測井專家,擅長的正是我的短板。我懂得的是這一塊地塊的狀況,他掌握的是這一口井里面的方方面面?!?/span>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22年6月,竇立榮參加金磚五國能源與綠色經濟組國際會議


尾 聲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和獲得的榮譽,竇立榮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揚帆再起航。他深知,中國石油未來走向深海、極地、非常規等領域,需要匍下身子、砥礪前行,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深化資源為王理念,大力推進國際油氣合作,不斷汲取前人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以期在新時代國內外油氣勘探實踐中獲得更大發現,取得更多理論和技術創新成果,為端牢能源飯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竇立榮將與新時代石油人一起,不忘初心,執夢而行,為完成這一使命而不懈奮斗,勇立于時代潮頭,無愧于時代重任!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竇立榮:我為祖國探石油!

2024年9月26日,竇立榮帶領的風險勘探團隊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務院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先進集體”稱號


科技創新為中非命運共同體添能加油
文/竇立榮

一直以來,中國石油(公司簡稱)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中非合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勇擔共建“一帶一路”主力軍使命,與非洲各國開展了多領域、深層次的緊密合作。自1995年起,中國石油開辟了一條區別于傳統西方石油公司運作模式的合作路徑,足跡遍布乍得、尼日爾、莫桑比克、貝寧等20余個國家與地區。在撒哈拉沙漠,同東道國、合作伙伴等共筑發展之路,建成千萬噸油氣生產基地、長達4000多千米的長輸管線及一座座現代化煉油廠;在荒漠戈壁,中國石油多年深耕蘇丹、乍得等國家,助力其建成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實現石油自給自足。中國石油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能源力量,成為中非友好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在擴大中非能源合作“朋友圈”的奮斗歷程中,科技創新貢獻了強勁動力。非洲是中國石油最早“走出去”的地區之一,我也有幸成為中國石油最早的一批“石油探路者”。從1998年開啟海外技術支持生涯,在非洲工作長達10余年,我曾擔任過非洲勘探項目組副組長、中油國際乍得項目總經理、中油國際總地質師、中油國際尼羅河公司副總經理兼蘇丹六區項目總經理等。30多年來,面對蘇丹、南蘇丹、乍得和尼日爾這些地質條件非常復雜的“硬骨頭”,??松?、雪佛龍、道達爾等世界知名石油公司鎩羽而歸,都認為這里是“勘探禁區”。但中國石油接手后,堅持立足自身技術特長與優勢,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充分借鑒國內陸相油氣地質理論的基礎上,經過“產學研用”多學科聯合的艱苦攻關研究和堅守一線的靠前支持,創建了具有海外特色的復雜疊合裂谷盆地地質理論和勘探技術,直接應用于非洲地區自主勘探,發現石油地質儲量超過36億噸,為兩個千萬噸級和兩個五百萬噸級油田的建成奠定了資源基礎。這種“起死回生”式的科技合作,在當地石油界引起巨大轟動,當地人說:“中國人救活了我們的油田?!?/span>

值此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之際,我強烈地感受到,不僅僅是我個人,更是千千萬萬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中非合作建設者見證了中非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相信此次北京峰會將進一步豐富中非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國石油將為“一帶一路”開啟金色十年新征程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勘探開發研究院作為中國石油全球油氣業務上游研究院,將繼續攜手非洲伙伴,共繪能源新藍圖,為中非共筑現代化之夢當好油氣科技主力軍。


——原文刊載于《中華英才》半月刊
2024年第19-20期

———END———

發布者:cubeoil,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gangbaowang.cn/archives/95707

(2)
上一篇 2025年1月20日 上午8:14
下一篇 2025年1月20日 上午8: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国产三级不卡无码视频,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国产午夜福利无码精品大秀在线,无码最好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