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本文引用著錄格式:

左名圣, 陳浩, 趙杰文, 等.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J]. 天然氣工業, 2024, 44(4): 126-134. 

ZUO Mingsheng, CHEN Hao, ZHAO Jiewen, et al. Mechanism of CO2 EOR in shale oil reservoirs in the Jimsar Sag, the Junggar Basin[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4, 44(4): 126-134.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作者簡介左名圣,1992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低滲—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18號。

ORCID:0009-0009-9575-2929。

E-mail:78113852@qq.com

通信作者:陳浩,1985年生,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油氣滲流理論與應用、CO2-EOR及地質封存研究工作。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18號。

ORCID:0000-0003-1887-7890。

E-mail:chenhaomailbox@163.com


左名圣1,2 陳 浩1,2 趙杰文3 劉希良1,2 孟 展4 

柏明星5   楊 江5 武 藝1 劉海鵬1 齊新雨1 程威銘1

1.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

2.油氣資源與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3.中國石油集團測井公司新疆分公司

4.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5.東北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摘要:頁巖油藏的成功開發在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衰竭式開發采收率較低,傳統提高采收率的措施難以有效增產,因此明確頁巖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機理,對于探索頁巖油的開發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以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為例,開展了一系列注CO2實驗并結合流體注入能力和油氣組分傳質評價實驗,揭示了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機理,并明確了注CO2吞吐的埋存形式、埋存效率與其生產動態之間的耦合關系。研究結果表明:①CO2的注入能力是水的7.77倍、N2的1.18倍;增加注入壓力,促進CO2與原油之間的相互作用,能有效提高CO2的注入能力。②CO2對原油物性的改善能力顯著強于N2,在CO2—原油組分傳質的協同作用下,注CO2吞吐的采收率比N2高6.84%。③原油膨脹和黏度降低是注CO2吞吐前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機制,而后期主要通過CO2對原油輕質烴類組分置換、萃取進一步實現了采收率的提高,混相壓力(MMP)是注CO2吞吐的閾值壓力。④注CO2吞吐過程中,埋存率從最初的77.77%持續降低到7.14%,不同形式CO2的埋存比例具有動態變化的特征,但主要以游離態和溶解態埋存為主。結論認為,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時實現了CO2的埋存,實驗結果為研究國內相似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采—埋存效率提供理論支撐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提高采收率;注CO2吞吐;CO2埋存;注入能力;CCUS

0 引言

隨著全世界油氣資源的不斷勘探和開發,常規油氣資源的剩余儲量日益減少。頁巖油開發的成功實踐已經改變了全球能源格局[1-2],在緩解能源短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疆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中二疊統蘆草溝組頁巖油藏的儲量預計超過10×108 t,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1-2]。但是,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儲層致密,孔隙普遍為納米尺度,連通性低,非達西行為顯著提高了孔隙內流體的動用難度[3-4]。盡管實施了水平井壓裂等開發技術,但初次開發的采收率仍然很低(約為原始儲量的5%~10%)[5]。鑒于此,進一步應用二次采油技術提高開發效率變得至關重要[6],成為行業學者和油田生產人員關注的焦點[7-9]。

頁巖油藏的物理性質普遍極差,且在注水過程中,黏土礦物膨脹會導致儲層受損[10-11],水驅技術在頁巖油藏中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12-13]。前人所做的相關實驗和模擬研究表明,注氣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方法,可用于提高頁巖油藏初級采油后的采收率(EOR)[14-16]。注入的氣相種類有碳氫化合物氣體、CO2、N2或氣體混合物。Sheng等[17]的研究表明,注N2累計采收率比注水累計采收率提高了10%。進一步研究發現,相比于注N2、烴氣,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更為顯著[18-19]?;趯O2—原油流體相行為的廣泛研究,國內外學者提出了CO2-EOR的提采機理:CO2在原油中具有較高的溶解量,顯著地增加了原油的膨脹勢能[20],降低了原油的黏度[21],進而提高了原油在基質中的流動性。此外,在CO2與原油接觸過程中,CO2能萃取和抽提原油中的烴類組分[22-23]。隨著儲層壓力的增大,CO2與原油之間的傳質作用增強,當壓力超過最小混相壓力(MMP)時,CO2與原油達到混相狀態[24-25],使得原油與CO2界面張力消失,有效地減小了毛細管阻力,大幅度提高了CO2驅油的提采效果[26-27]。

CO2在油藏中的埋存方式包括地質構造和空間束縛封存、儲層流體的溶解封存、CO2水巖反應的礦化封存和礦物表面的吸附封存等4種形式[28-29]。在CO2-EOR的過程中,CO2主要以游離態通過構造埋存方式封存于儲層空間中,其次分別是溶解態、礦化態和吸附態[30-31]。此外,在油藏開發的不同階段,各種CO2埋存方式的占比也呈現出動態變化[32]。頁巖注CO2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時,還提供了一種科學有效的CO2埋存方法,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仍處于實驗室研究和現場測試的初級階段[33]。明確頁巖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機理,對于探索頁巖油的開發技術具有重要意義[34]。針對吉木薩爾凹陷中二疊統蘆草溝組頁巖油藏,開展了一系列CO2吞吐實驗,結合PVT和原油組分分析實驗,闡明了CO2吞吐的提采機理,并研究了CO2吞吐的埋存效率、埋存形式與其生產動態之間的耦合關系。


1  實驗方法

1.1  實驗樣品

使用的巖心樣品取自新疆油田吉木薩爾凹陷蘆草溝組上甜點區,巖心屬于云屑砂巖石,礦物組成:石英10.26%,斜長石71.89%,方解石4.14%,鐵白云石13.72%,黏土礦物0。將巖樣切割成?25 mm×50 mm的圓柱形樣品,使用有機溶劑清洗巖心,在102 ℃恒溫箱中烘干48 h。利用孔隙度儀和脈沖衰減滲透率儀分別測量巖心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選用物理性質非常接近的巖心進行實驗(表1)。其中,1號巖心用于測量不同流體注入能力,2、3號巖心串聯用于吞吐實驗。每次實驗結束后使用有機溶劑清洗巖心,使巖心物性恢復為初始狀態。

表1    巖心的巖石物理性質表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原油取自油田現場,儲層條件下(溫度82.6 ℃,壓力37.13 MPa),原油黏度為11.76 mPa·s,密度為0.889 g/cm3,原油飽和壓力為4.27 MPa,氣油比為24 m3/m3。在地面條件下閃蒸分離原油,使用色譜儀測量油相、氣相組分,原油組分如表2所示。使用配樣器,在儲層溫度(82.6 ℃)、高于飽和壓力條件下,使用現場脫氣原油和溶解氣(N2為10.39 mol%、CO2為1.52 mol%、CH4為56.35 mol%、C2H6為14.98 mol%、C3H8為10.96 mol%、C4H10為5.89 mol%),根據氣油比復配得到實驗用模擬含溶解氣原油。經檢驗,復配得到的模擬油的氣油比為23.8 m3/m3,與原始油藏流體性質相同,滿足實驗要求。使用界面張力外延法測試了CO2—原油的最小混相壓力為42.50 MPa。

表2    油藏原油組分表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1.2  CO2、N2與原油流體相行為實驗

基于PVT實驗分別研究CO2、N2與原油之間的相互作用。實驗使用法國ST公司生產的高溫、高壓活塞式PVT實驗裝置。實驗步驟為:①將PVT筒的活塞推至頂端,保證PVT筒內體積為零;②將實驗系統的溫度提升到儲層溫度82.6 ℃,設置PVT筒內壓力為4.27 MPa,將復配活油緩慢注入PVT筒;③向PVT筒內分階段注入CO2,記錄CO2充注過程中原油體積和系統壓力的變化,并測量單相混合油樣的黏度變化;④重復步驟①~③測量N2與原油的流體相行為。

1.3 流體注入能力實驗

頁巖儲層中流體注入能力是評估燜井吞吐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的關鍵。通過室內流體注入能力物理模擬實驗系統,開展了水、N2、CO2注入能力實驗,計算注入指數,分析不同流體的注入能力。

實驗步驟為:①巖心洗油后在102 ℃條件下烘干48 h;②巖心放入巖心夾持器內抽真空,向巖心內注入煤油,將孔隙壓力提升至原油飽和壓力(4.27 MPa);③轉注實驗用模擬活油,累計注入5 PV活油,確保巖心孔隙充分飽和活油;④通過調整回壓,將實驗壓力提升至25 MPa;⑤以恒定流速0.05 mL/min注入CO2,監測注入過程中上游壓力的變化,基于注入指數公式[式(1)],計算其注入能力;⑥調整實驗壓力(37.13 MPa、45.00 MPa),開展不同儲層壓力下的注入能力實驗;⑦重復步驟①~⑥,將注入介質換成水、N2,測試水、N2的注入能力。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1.4 燜井吞吐實驗

使用室內高溫—高壓燜井吞吐系統,模擬了CO2、N2吞吐提采的過程(圖1)。實驗設備主要包括美國ISCO高精度壓泵(壓力精度為0.05 MPa、流速精度為0.001 mL/min)、高溫高壓巖心夾持器(壓力上限為60 MPa)、高精度壓力監測系統(壓力精度為 0.001 MPa)。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1    CO2、N2吞吐實驗流程示意圖

具體的實驗步驟:①按照流體注入能力實驗的前3步給巖心飽和含溶解氣原油;②關閉巖心夾持器出口,將注入壓力設置為目標儲層壓力37.13 MPa,靜置24 h使得巖心內部整體壓力穩定在37.13 MPa;③模擬衰竭開發實驗,將壓力衰竭至15 MPa,記錄產油量和產氣量;④從注入口注入CO2,將壓力提升至37.13 MPa;⑤重復步驟③、④進行多輪次吞吐實驗,在最后一輪吞吐無油產出后結束實驗;⑥重復步驟①~⑤,將注入介質換為N2,開展N2燜井吞吐提采實驗研究,將步驟④中的燜井壓力調整為43 MPa(高于MMP),進一步研究混相壓力對注CO2燜井吞吐提采效果的影響。


2  結果分析與討論

2.1 不同流體介質的注入能力

流體介質(氣體、液體)在頁巖儲層中的注入能力是制訂吞吐開發方案的基礎和前提。因此,研究了水、CO2和N2在吉木薩爾儲層巖心內的注入能力。

實驗壓力為25 MPa時,水最大注入壓差達到30.34 MPa,注入指數僅為0.004 8。在儲層壓力為37.13 MPa時,CO2的注入指數為0.037 6,N2的注入指數為 0.031 7(圖2-a)。CO2和N2的注入能力分別為水的7.77和6.57倍,說明氣體是吉木薩爾頁巖儲層燜井吞吐的優選注入介質。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2    CO2、N2與原油流體相行為和注入能力圖

隨著實驗壓力的增加,N2的注入能力呈現先增加后平緩的趨勢。與N2不同的是,CO2注入能力呈指數增長趨勢(圖2-a)。相同實驗壓力下,CO2的注入指數高于N2,特別是當實驗壓力為45 MPa時,CO2的注入能力是N2的1.55倍。

隨著壓力的增加,N2在原油中溶解量增加,原油黏度減小,這提高了N2的注入能力(圖2-b)。然而,當壓力高于37.05 MPa時,原油黏度幾乎保持不變,此時N2注入能力進入一個穩定的階段。N2在原油中的溶解,對原油黏度的改善是N2注入能力的關鍵因素。

相同壓力下,CO2溶解量和原油黏度的降低程度明顯高于N2,這也是CO2注入能力優于N2的原因。當壓力高于MMP時,CO2的注入能力大幅度提升,這是由于CO2—原油前緣形成混相,此時界面張力為零,消除了CO2注入的毛細管力。因此,除CO2溶解對原油物性的改善,CO2—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也是影響CO2注入能力的重要機制。

2.2 不同氣體介質(N2、CO2)對吞吐采收率的影響

根據流體注入能力研究結果,N2、CO2比水更適合作為吞吐提采介質。鑒此,在儲層條件下,對N2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做了進一步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在儲層壓力下,CO2呈現出了4輪有效的吞吐,N2僅能進行3輪吞吐。此外,每輪CO2吞吐的采收率均高于N2吞吐。N2吞吐的總采收率為11.69%,而CO2吞吐的總采收率為18.53%,比N2吞吐高了6.84%(圖3)。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3    CO2、N2吞吐采收率對比圖

原油膨脹實驗表明,在實驗壓力37.13 MPa條件下,注入CO2原油的體積膨脹系數是注N2的1.59倍。同時注CO2的原油黏度比注N2的原油黏度減小了31.31%。與前人的研究結論對比[20,29],進一步證實了增加原油膨脹勢能和減小原油黏度是頁巖油藏吞吐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機制。值得注意的是,注CO2吞吐額外地增加了吞吐輪次,并且有效提高單輪次原油的采收率。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CO2與原油相互作用,能夠有效地萃取原油中的輕質和中質組分[22-23]。因此,CO2與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也是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關鍵因素。

2.3 組分傳質對CO2吞吐采收率的影響

實驗壓力高于MMP時,CO2—油組分傳質效果最為顯著[35],因此,將CO2吞吐的實驗壓力提升至43.00 MPa(高于MMP),以進一步研究CO2—原油相互作用對CO2吞吐采收率的影響。

燜井壓力從油藏壓力(37.13 MPa)增加到混相壓力(43.00 MPa),CO2的吞吐輪次從4輪增加到5輪,CO2吞吐采收率從18.53%增長到21.78%(圖4),與陳江等[31]和唐維宇等[36]開展的物理實驗、數值模擬得到的結論相同,即提高燜井壓力能有效地提高CO2吞吐采收率??紤]到吉木薩爾頁巖油—CO2的最小混相壓力特性,研究涵蓋了更廣的CO2吞吐實驗壓力,實驗結果表明MMP是燜井壓力的閾值。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4    不同壓力條件下CO2吞吐采收率圖

初始原油中的CO2含量為0.28 mol%,在43 MPa的壓力下,CO2能夠充分溶解于原油中。在CO2的第1輪吞吐過程中,產出油的組分與初始脫氣原油的組分非常接近(圖5-a)。這一結果表明,CO2吞吐的前期階段,CO2主要溶解在原油中,幾乎不存在CO2—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產出油中的輕質組分(C5~C19)含量逐漸增加,而中質(C20~C29)和重質組分(C30~C36+)的含量逐漸減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第5輪吞吐中,與初始原油組分相比,輕質組分的含量增加了1.56倍,而重質組分的含量減少了91.64%(圖5-a)。Wei等[37]的研究結果支持了這一現象,同時李艷明等[38]對礦場生產井產出油特征的分析也印證了實驗的結論。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5    不同輪次、壓力下CO2吞吐產出原油組分圖

分析認為,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CO2在原油中的含量逐漸接近飽和。與此同時,隨著原油的產出,巖心中CO2所占空間增加,從而提高了CO2與原油之間的接觸面積,促進了組分傳質。實驗壓力高于MMP時,CO2—原油形成混相,油氣組分傳質最劇烈[35],因此有效地提升了注CO2吞吐的輪次后期原油的采收率。

當壓力從37.13 MPa提高到43.00 MPa時,原油的體積膨脹系數增加了1.14倍,使孔隙內原油膨脹勢能增加;原油的黏度減小了1.54%,流動性增強。此外,不同實驗壓力下,第1輪吞吐與衰竭開發所產出的原油組分相近。這一結果明確了CO2吞吐在前期階段的增產機制,主要依賴于原油的膨脹效應和CO2的降黏作用。

通過對比不同燜井壓力下第3輪和最后1輪產出原油的組分變化,觀察到增加燜井壓力明顯提高了輕質組分的產出,中質和重質組分的產出減少。特別是在最后一輪吞吐中,混相壓力下(43.00 MPa)產出原油中輕質組分含量比非混相壓力下(37.13 MPa)提高了1.56倍,重質組分含量減小8.72%(圖5-b)。這進一步證實了CO2吞吐后期,CO2—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逐漸成為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機制。

根據實驗結果,頁巖油藏CO2吞吐前期、后期具有不同的增油機理。吞吐前期,主要通過CO2的溶解作用來提高原油的膨脹勢能,減小原油黏度,CO2—原油組分傳質起輔助作用。吞吐后期,CO2提采機理發生轉換,以CO2置換、萃取原油的烴類組分為主要機制(圖6)。當燜井壓力高于MMP時,不僅能提高原油的膨脹勢能,還能最大程度地發揮CO2—原油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MMP是頁巖油藏中CO2吞吐采收率的壓力臨界值。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6    CO2吞吐提采機理圖

2.4  CO2吞吐過程中的埋存效率

在CO2吞吐過程中,CO2會以不同形式進行埋存。大部分的CO2以游離態的形式被埋存在產出原油的孔隙內[39];同時CO2會溶解在孔隙內的流體中,形成溶解埋存[40];另外,有機質、礦物界面的吸附作用,會讓CO2形成吸附埋存[41]。

在實驗尺度下,進行了CO2吞吐過程中CO2埋存效率的研究,并使用埋存率公式對吞吐開發過程中CO2的埋存潛力進行了深入分析: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7    CO2吞吐各階段埋存率和累計埋存量情況圖

將CO2吞吐過程中的CO2注入量、CO2和原油產出量、CO2吸附量、溶解量轉換為實驗壓力(43.00 MPa)條件下的體積,并進行了比較??梢杂^察到在CO2的前3輪吞吐過程中,CO2的注入體積明顯高于CO2和原油的產出總量。然而,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CO2的注入量與CO2和原油的產出總量逐漸趨于相等(圖8)。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圖8    實驗壓力下CO2吞吐各階段CO2注入量、CO2和原油產出量、CO2吸附量、CO2溶解總量對比圖

實驗中產出原油的孔隙體積認為被游離態的CO2占據,形成了孔隙內的構造埋存。研究表明,CO2吞吐中CO2的埋存主要以游離態為主,其占比為77.53%,其次是溶解態占比為21.69%,吸附態埋存的CO2占比僅為0.77%。同時,CO2吞吐過程中,巖心內CO2在不同埋存形式的比例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在第1輪吞吐中,游離態CO2、溶解態CO2、吸附態CO2的埋存比例分別為75.43%、24.28%、0.29%。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埋存的游離態和吸附態CO2比例逐漸增加,溶解態CO2比例減小。在第5輪吞吐時,CO2在各埋存形式下的比例變為95.82%、0.08%和4.00%(圖8)。崔國棟等[32]在研究CO2驅埋存協同的過程中得到相同的結論。

CO2吞吐過程中,孔隙內的原油產出,同時注入的CO2以游離態形式填充了產出原油的空間,形成了構造和束縛埋存。在CO2吞吐的早期階段,由于初始原油中CO2的含量僅為0.28 mol%,注入的CO2能夠充分溶解于原油中,因此溶解埋存的CO2占比達到了24.28%。而在CO2吞吐的后期階段,隨著原油中CO2含量逐漸接近飽和,導致溶解埋存量逐漸減少趨向于零。與此同時,CO2通過與剩余油中組分傳質的方式,實現了對原油烴類組分的萃取,CO2與礦物界面烴類組分的競爭吸附,提高了CO2吸附埋存的比例。


3  結論

為了進一步提升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蘆草溝組頁巖油衰竭開發后的采收率,進行了一系列綜合實驗室研究,包括流體注入能力、CO2吞吐的生產動態和CO2的埋存效率評價?;谘芯拷Y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針對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儲層,N2、CO2的注入能力分別為水的6.57倍和7.77倍。相比N2,CO2具有更強的溶解能力和降低原油黏度的特性,使得其注入能力優于N2。同時,CO2—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進一步增強了CO2的注入能力。壓力高于MMP時,CO2的注入能力是N2的1.55倍。

2)與N2相比,注入CO2的原油具有更強的膨脹勢能和更低的黏度;此外,CO2與原油之間的組分傳質協同作用增加了CO2吞吐的輪次和采收率。CO2吞吐的采收率相比于N2提高了6.84%。

3)CO2吞吐初期,CO2溶解于原油中增強原油的膨脹勢能、降低黏度是主要的提采機制。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這一機制逐漸轉變為CO2—原油之間的相互作用。壓力從儲層37.13 MPa增加到43.00 MPa時,總體采收率提高3.24%,MMP是CO2吞吐的閾值壓力。

4)CO2初次吞吐的埋存率最高為77.77%;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CO2的埋存率逐漸降至7.14%。CO2與原油組分之間的傳質變化導致了不同形式CO2埋存比例的動態變化,但總體而言,CO2的埋存主要以游離態(77.53%)和溶解態(21.69%)為主,吸附態(0.77%)僅占極少部分。


參考文獻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論文原載于《天然氣工業》2024年第4期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致密砂巖油藏注CO2微納米孔喉內流體的空間再分布及輸運行為研究”(編號:52274053)、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雙碳目標的頁巖油藏注CO2微觀增油機制研究”(編號:3232028)。

———END———

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準噶爾盆地吉木薩爾凹陷頁巖油藏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



會議咨詢馬老師 聯系電話15822801766(微信同)
行研及合作咨詢丨李老師 聯系電話13581630352(微信同)

發布者:cubeoil,轉轉請注明出處:http://www.gangbaowang.cn/archives/95007

(0)
上一篇 2025年1月20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5年1月20日 上午8: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国产三级不卡无码视频,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国产午夜福利无码精品大秀在线,无码最好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